大暑节气具体是哪天,含义及饮食习俗是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0-29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最后一个高峰。它通常在公历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到来。2024年的大暑时间是7月22日(农历甲辰年六月十七日)。“暑”字本身即意味着炎热,而大暑,则是指炎热至极,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的含义
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阳光最为猛烈,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了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35℃的高温已司空见惯,40℃的高温天气也并不罕见。高温、酷热、雷暴和台风频繁,构成了大暑独特的气候特征。
“大暑”与“小暑”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但大暑的炎热程度更胜一筹。古人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形象地描绘了大暑时节湿热交蒸的景象。此时,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盛夏的景象。
大暑的饮食习俗
大暑时节,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饮食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饮食习俗,旨在消暑降温、祛湿防病。以下是大暑时节常见的饮食习俗:
1. 喝伏茶
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在浙江等地,伏茶还被制成茶饼,供人们随时冲泡饮用。
2. 吃凤梨
台湾有民谚说:“大暑吃凤梨。”这是因为大暑时节的凤梨最为甜美,且凤梨的闽南语发音与“旺来”相同,寓意吉祥如意、生意兴隆。因此,大暑吃凤梨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喝暑羊
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的习俗,即喝羊肉汤。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于是全家会聚在一起,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以此来补充体力、恢复精力。
4.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有在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因其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而被誉为“仙草”。人们将仙草制成凉粉或凉茶,既清凉又解渴。
5.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的习俗。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可以滋补身体。但需要注意的是,荔枝虽好,也不能多吃,否则容易上火。
6. 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还有吃米糟的习俗。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发酵而成,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
7. 吃面条
临沂城乡有大暑吃面条的习俗。这一天,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全家人一起喝羊汤、吃面条,热闹非凡。
8. 煎青草豆腐
浙江温州人大暑有煎青草豆腐的习俗。青草豆腐是将仙草、甘草、夏枯草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食用,具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9. 吃姜汁调蛋
台州椒江人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则能滋补身体。此外,老年人还喜欢吃鸡粥,认为能补阳。
10. 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鸡”的进补方法。童子鸡与老鸡相比,熬的汤不那么油腻,蛋白质也更易被人体吸收。据说童子鸡体内的生长激素对成长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11. 喝莲子汤
莲子汤也是北方大暑的传统食物之一。莲子具有清心安神、补脾止泻的功效,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12. 喝老鸭汤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将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等食材来煲汤,既消暑又滋补。
13. 凉拌素菜
夏季气温高,人们容易食欲不振。凉拌素菜以其清爽可口、开胃解腻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 上一篇: 《<你好英雄>新手入门指南》
- 下一篇: 探寻顶尖化妆学府:哪所化妆学校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