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版锅包肉制作秘籍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2-10
锅包肉的家常做法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是一道东北菜,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瀛厨师郑兴文之手。成菜后,色泽金黄,口味酸甜。锅包肉是为适应外宾口味,把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肴。通常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这道经典的东北菜——锅包肉的家常做法。通过详细的步骤和要点解析,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学会,做出美味可口的锅包肉。
所需材料:
猪里脊肉:300克
胡萝卜:半根(约50克)
青椒:半个(约50克)
鸡蛋:1个
葱:适量
姜:适量
大蒜:几瓣
料酒:适量
盐:适量
白胡椒粉:少许
生抽:适量
淀粉:适量(用于裹肉)
白糖:适量(用于调味汁)
米醋:适量(用于调味汁)
番茄酱:适量(可选,用于增加色泽和风味)
清水:适量(用于调味汁)
食用油:适量(用于炸肉)
所需工具:
刀:用于切肉和蔬菜
碗:用于腌制肉和调制调味汁
筷子或勺子:用于搅拌
平底锅或炒锅:用于炸肉和炒制
漏网:用于沥油
详细步骤:
1. 准备食材:将猪里脊肉切成薄片,大约2-3毫米厚,太厚不易炸熟,太薄则容易炸焦。胡萝卜和青椒切成细丝,葱切成葱花,姜和大蒜切成末备用。
2. 腌制肉片:将切好的肉片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料酒、盐、白胡椒粉和生抽,用手抓匀,腌制10分钟左右,让肉片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
3. 调制裹粉:在一个大碗中,打入一个鸡蛋,加入适量的淀粉和清水,搅拌成稠度适中的面糊。面糊不能太稀,否则肉片挂不住浆;也不能太稠,否则炸出来的肉片口感不酥脆。将腌制好的肉片放入面糊中,用筷子轻轻搅拌,使每片肉都均匀地裹上面糊。
4. 炸制肉片:在锅中倒入足够的食用油,大火加热至油温约7成热(约180℃)。可以用筷子插入油中,如果筷子周围迅速冒出小气泡,说明油温合适。将裹好面糊的肉片一片一片地放入锅中,用中火炸制。炸的时候,要不断地用筷子翻动肉片,防止粘连在一起。当肉片炸至金黄色时,用漏网捞出,沥去多余的油。将所有的肉片都炸完后,将油温升至8成热(约200℃),再将肉片放入复炸一次,大约10秒钟即可,这样可以使肉片更加酥脆。
5. 调制调味汁:在一个碗中,加入适量的白糖、米醋、番茄酱(可选)和清水,搅拌均匀。糖和醋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喜欢酸一点的可以多加一点米醋,喜欢甜一点的可以多加一点白糖。
6. 炒制锅包肉:在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葱花、姜末和大蒜末,用小火炒出香味。然后,将切好的胡萝卜丝和青椒丝放入锅中,翻炒均匀。接着,将炸好的肉片放入锅中,倒入事先调好的调味汁,用大火快速翻炒均匀。让每一片肉片都裹上调味汁,变得晶莹剔透。炒制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肉片会变得不酥脆。当肉片表面均匀地裹上调味汁后,即可关火出锅。
7. 装盘享用:将炒好的锅包肉盛入盘中,撒上一些葱花作为点缀,即可上桌享用。这道锅包肉色泽金黄诱人,口感酥脆酸甜可口,无论是作为主菜还是下酒菜都非常合适。
要点解析:
1. 选肉:锅包肉最好选用猪里脊肉,因为这部分肉质细嫩且没有筋膜,口感最好。
2. 腌制:腌制肉片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肉片变得过咸或出水。一般腌制10分钟左右即可。
3. 裹粉:裹粉是锅包肉酥脆的关键。面糊的稠度要适中,既要能让肉片挂住浆,又不能太厚影响口感。裹粉的时候,可以用筷子轻轻搅拌肉片,使其均匀地裹上面糊。
4. 炸制:炸制锅包肉时,油温要控制好。油温过高会导致肉片外焦里生;油温过低则会使肉片变得油腻。复炸一次可以使肉片更加酥脆。
5. 调味汁:调味汁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一般来说,糖和醋的比例为1:1或1:1.5比较合适。如果喜欢更浓郁的口感,可以加入适量的番茄酱。
6. 炒制:炒制锅包肉时,要用大火快速翻炒,让肉片均匀地裹上调味汁。炒制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肉片的酥脆口感。
7. 装盘:装盘时,可以将锅包肉堆成小山状,用葱花作为点缀,增加美观度和食欲。
通过以上的步骤和要点解析,相信你已经掌握了锅包肉的家常做法。赶快动手试试吧!为家人和朋友带来一道美味可口的东北佳肴吧!
- 上一篇: 一键速查:123违章车辆信息全掌握平台
- 下一篇: 解锁干红葡萄酒的完美品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