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何为假蜂胶?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0-29
什么是假蜂胶
蜂胶被誉为“紫色黄金”,因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而备受青睐。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假蜂胶,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那么,什么是假蜂胶?本文将从制作原料、外观特征、气味口感、溶解性、市场乱象以及辨别方法等多个维度对假蜂胶进行深入剖析。
制作原料
假蜂胶多是由树胶经过化学添加剂制作而成。具体来说,一些不法厂商会用杨树芽提取物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溶剂浸泡、加热浓缩等工艺加工成类似蜂胶的物质。在此过程中,杨树芽提取物会发生氧化褐变,颜色变黑。此外,掺假蜂胶则是在真正的蜂胶中掺入杨树芽提取物和人工黄酮等物质,加热过程中同样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颜色变黑。因此,市场上常见的所谓“黑色蜂胶”并不一定是真正的蜂胶,很可能是掺假或假冒产品。
外观特征
真正的蜂胶颜色通常呈现深棕色至红褐色,有些甚至接近黑色,但其表面会有光泽,质地较硬,在温暖的环境下会变得柔软,甚至可以拉出丝状物。而假冒的蜂胶颜色往往较为单一,缺乏层次感,质感可能过于坚硬或过于软糯,缺乏自然蜂胶的弹性。在外观上,真正的蜂胶还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独特的纹理,而假冒产品则往往呈现出较为均匀的形态。
气味口感
真正的蜂胶具有独特的香气,主要由树脂、香精油、花粉等组成,闻起来带有木质和草药的混合香味。尝一口,真正的蜂胶口感略带苦涩,随后是持久的余香。而假蜂胶则可能没有这种特征,或者味道过于单一。有些假蜂胶还可能因为添加了其他物质而具有不同的味道,如甜味(添加了蜜或糖)或咸味(添加了酱油)。因此,通过气味和口感可以初步判断蜂胶的真伪。
溶解性
将少量蜂胶放入热水中,真正的蜂胶会在水中逐渐溶解并形成悬浮颗粒,水色变黄。而假冒产品可能完全不溶或溶解后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真正的蜂胶中含有多种天然成分,这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好。而假冒产品由于制作原料和工艺的限制,往往不具备这种溶解性。因此,通过观察蜂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也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市场乱象
近年来,随着蜂胶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厂商为了谋取利益,纷纷生产假冒或掺假的蜂胶产品。据研究报告显示,大约两万只蜜蜂只能生产20千克的蜂胶,而我国每年的蜂胶原料产量为200多吨,而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竟然达到500吨之多。可见,有超过一半的蜂胶产品都是假冒或者真假参半的。这些假冒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对整个蜂胶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些违规厂家生产的假冒产品数不胜数,他们使用杨树芽等原料,经过浸泡、过滤、沉淀、提纯等多道工序,再加入少量蜂胶,即可被加工成类似蜂胶的黑色胶状固体。为了应对检测,厂家还会偷偷加入槲皮素和芦丁等物质,提高蜂胶中的黄酮含量。然而,这些人工黄酮对人体是有害的。专家指出,蜂胶的保健功能是其天然配比形成的,人为添加这些物质不仅破坏了蜂胶成分的原有配比,还起不到养生保健作用。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假冒蜂胶因多项技术不过关,会给人体造成极大危害。如将没有经过提纯过滤的毛胶加入到胶囊里面,毛胶里面的病菌和重金属严重超标,会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又如将灌注酱油胶囊冒充天然蜂胶,自然没有蜂胶的保健功能。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蜂胶时一定要谨慎,切勿贪图便宜而购买劣质或假冒产品。
辨别方法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蜂胶产品,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辨别方法:
1. 认准“蓝帽子”:看包装上是否有卫生部或食药监局认可的保健食品标志的“蓝帽子”。正规产品包装上应有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没有批文的,一般多含有金属元素,容易引起金属中毒。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2. 详细查看产品成份标签和检测报告:购买蜂胶时,一定要详细查看产品成份标签和检测报告。总黄酮含量并非越高越好,因为厂家不同,产品不同,各有各的标准。判断蜂胶产品总黄酮含量是否合格,应依据其备案的企业标准和检验报告是否一致。
3. 警惕“低价蜂胶”的陷阱:蜂胶有“紫色黄金”之称,价格不可能太便宜。低价蜂胶原料可能会掺假。消费者在购买时切勿贪图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4. 口尝与滴水试真假:咬破软胶囊,味苦略带辛辣味,并伴有酒精
- 上一篇: 轻松告别脸部脂肪粒,实用技巧大揭秘!
- 下一篇: 自动挡汽车高效驾驶技巧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