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下载站: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665下载站 > 资讯攻略 > 春节初一至初七:传统风俗与神秘禁忌全揭秘

春节初一至初七:传统风俗与神秘禁忌全揭秘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1-06

在中国,春节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的农历新年,至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节日流传至今,春节7天假期和家人团圆,依旧是每个中国人翘首盼望的事情。春节历史悠久,又称为过年、年节、年岁等,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人们以多种形式庆祝丰收、祭天祭祖、祛除鬼神,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初一至初七:传统风俗与神秘禁忌全揭秘 1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中忌讳最多的一天。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

春节初一至初七:传统风俗与神秘禁忌全揭秘 2

从正月初一开始便进入迎接新禧、祭祀神灵、祈求丰年主题。这一天,男人要早起,净手净脸穿戴整齐,给祖先、灶神、门神敬香后,再放鞭炮。鞭炮越长越响越吉利。放过鞭炮后女人才能起床。开门放鞭炮要早,不能太迟,一是开门纳福越早,福气越多;二是新年第一天就迟起,会被人说太懒。

在大年初一,有很多习俗和禁忌需要注意。首先,不能用剪刀,否则寓意着“这一年容易招惹口舌之争,容易惹事端”,因此这一天禁止做针线活。女人也不能洗菜、挑水。其次,不能扫地和往外泼水,因为大年初一是迎接财神的日子,会有财神降临,如果这一天扫地或往外泼水,就会把家里的财运带走。果皮瓜子壳鞭炮屑象征财富,不能往外扫。还有,不能把房间里的水往外泼,否则就会带走家里的财运和福运,是不吉利的。此外,正月初一要早起,不能睡懒觉,目的就是为了迎接财神和喜神。

饮食方面,大年初一不能吃荤要吃素,至少早餐不能吃荤。有的地方早餐素食,一般吃年糕、汤圆、米粑、油豆腐等,象征“团圆”。对于念佛的人,大年初一只能吃素。闽北地区的人们,正月初一的早餐必备素菜是豆腐、菠菜、蒜叶。

在行为方面,大年初一不能说晦气话,也不能和别人争吵,只能说吉祥话。不能和别人发生金钱往来,这一天别人找你借钱要果断拒绝。如果不小心打碎了东西,要赶紧念“岁岁(碎碎)平安”。除了做与吃有关的事或者喂牲畜,最好不要干活,否则在这一年你都会忙忙碌碌。这一天,男人做饭,女人不动刀,不动针线。还不能洗衣服,头天洗的衣服只能晾在廊下,不能露天晒。也不可以去至亲外的别人家吃饭。不可以打骂孩子,哪怕孩子闯了大祸也要忍着。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岳母拜年。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利是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这一天早起扫地不能扫过界,扫过界就有窃取他人“财富”的嫌疑。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小年朝”,有祀祖祭神的习俗。这一天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为这一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亲朋好友之间不可互相走动拜访。还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这一天可以上午到多家拜年,哪家有做饭招待亲朋就在哪家吃,不要在亲戚没准备做饭招待你的时候一直呆到饭点,以免给人添麻烦。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这一天是老皇历中占羊的日子,故常说的“三羊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这一天要打开大门和窗户,准备好贡品,虔诚地点香祭拜,以祈求“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即诸多禁忌,此日皆可破。五祀即迎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这一天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旧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破五习俗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六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古代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六吉日,没有任何忌讳,是开业、迎亲的好日子。

正月初七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在文字记载上,汉朝开始便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这一天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还有传说,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习俗,比如初一开门炮仗、初二回娘家、初三烧门神纸等。

正月这些日子都不能剃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春节习俗,正是因为这些习俗的存在,才会感觉更加有年味。不过,很多过年的习俗在慢慢消失,反之,很多人越来越重视“洋节”,这反应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流失,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