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下载站: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665下载站 > 资讯攻略 > 白芍的高效种植方法与技巧

白芍的高效种植方法与技巧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18

白芍怎么种植

白芍的高效种植方法与技巧 1

白芍,又称赤芍、白芍药,其根部可入药,性凉,味道酸苦,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白芍种植技术不仅要求细致的田间管理,还涉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篇详细的白芍种植指南,旨在帮助有兴趣了解白芍种植的用户全面了解其种植流程。

白芍的高效种植方法与技巧 2

一、选地与整地

白芍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最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中生长。粘土及低洼地因其透气性和排水性差,不宜栽培白芍。选地后,在白芍收获后的3-4年才能进行翻土和整地,以保证土壤充分休息和恢复肥力。

整地前,选择晴天不粘脚时,深翻土壤30-40厘米,使土块平整。同时,施入有机肥料和三元复合肥料40-60公斤,为白芍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土壤消毒方面,建议使用三灭1500g+多菌灵500g/亩拌土或者细沙均匀撒施在土壤中,并进行浅翻,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为白芍的种植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种子处理与栽种

白芍种植前,需要对种子或种芽进行细致的处理。种子放入波尔多液中浸泡10-15分钟,晾干后即可用于种植。而种芽则需要选择无病虫害、表面光滑、切口新鲜的带芽头种芽,携带有病菌和虫卵、发生霉烂的芽头不能选做种芽。

拌种是减少白芍病害发生的有效手段。可以使用多菌灵50g+根宝25ml+重茬宝10ml兑水15斤,均匀喷施在种芽上,边喷边翻动,保证喷洒全面周到,晾干后即可栽种。种芽栽种前,建议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便于日后管理。较大的种芽若管理得当,可以提前一年起土收获。

白芍的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栽种时,行距保持在40-45厘米,株距为30厘米左右,穴深15-20厘米,每亩可以种植3500-4000株。栽种时,每穴放入1个种芽,芽向上,覆土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壤要细碎,避免使用土块覆盖,以免影响种芽与土壤的紧密结合,导致发芽延迟甚至不发芽。

三、田间管理

白芍的田间管理是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主要包括中耕除草、灌溉排水、摘蕾、追肥等几个方面。

1. 中耕除草

芍药最怕草荒,特别是栽培后第二年,株行距宽,每株发出的幼苗少,杂草容易繁殖。种植后幼苗出土时,应及时中耕除草,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确保土壤疏松无杂草。每次中耕只能浅松表土3-5厘米,以免伤害根部。大规模栽培时,可以使用除草剂,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白芍造成伤害。

2. 灌溉排水

白芍耐旱,但如果长期晴朗干燥,会影响其生长。干旱时,仍需灌溉,但需注意排水,积水常引起病害。灌溉应选择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灌溉时间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以免灼伤叶片。

3. 摘蕾

摘蕾可以集中养分,促进根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4月中旬现蕾时,选择晴天摘蕾。摘蕾不宜过晚,以免消耗过多养分,影响白芍的根部生长。

4. 追肥

白芍生长旺盛,需肥量大,每年需要追肥多次。第一年追肥量较少,第二年和第三年需追肥4次,分别在3月中耕除草后、5-7月的生长期和11-12月的休眠期。第四年春天,根据白芍的生长情况,可追肥1-2次。每次追肥应在株旁开孔或开环状浅沟施用,施用后覆盖土壤,以免肥料流失。建议使用三元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料,以满足白芍生长的需要。

四、病虫害防治

白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病害包括叶斑病(红斑病和褐斑病)、灰霉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蛴螬、线虫、蚜虫和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定期检查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 病害防治

叶斑病:发病高峰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发病初期,可用40%多菌灵8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严重时用40%多菌灵500倍液每15天喷一次,2-3次即可防治。

灰霉病:提高田间通风透光度,减少湿度,可有效预防灰霉病的发生。药剂防治可选择多抗霉素、异菌脲、速克灵等。

根腐病:主要危害芍药根部,受害株根部常出现半边水渍状腐烂。防治方法包括下种时用多菌灵浸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可选择恶霉灵、福美双等。

2. 虫害防治

蛴螬:在7-8月份盛发期,可用30%的呋喃丹(5kg/亩)或50%辛硫磷颗粒剂(3kg/亩)与有机肥或沙土混合成毒饵,均匀撒施,然后深锄即可。

线虫:主要是根结线虫,传播性强,对芍药危害严重。防治可用30%的呋喃丹颗粒剂25克/平方米,于夏季多雨期均匀施于发生地块,然后深锄5-10厘米。

蚜虫和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五、采收与储存

白芍一般在种植后的3-4年进行采收,采收时间宜选择在秋季进行,此时植株营养价值最高。采收时,去除根茎和须根,洗净后去除粗皮,在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晾干,一般亩产干品250千克左右。

采收后的白芍应进行晾晒处理,然后将其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在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白芍的干燥程度和是否有虫蛀等情况,以确保其质量。

白芍种植技术虽然复杂,但只要掌握好选地、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储存等关键步骤,就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白芍。希望这篇白芍种植指南能帮助有兴趣了解白芍种植的用户全面了解其种植流程,并在实践中取得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