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如何区分上联下联及左右位置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14
春联怎么分上联和下联,左边右边有讲究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春联分上下联,而上下联的区分,主要在于春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贴春联时,上联应贴在右边,下联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除此之外,区分上下联的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一是按因果关系区分。因果关系,就是“因”在前,“果”在后。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依循因果来区分,这是比较简单的。
二是按时间先后区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也有例外,比如“福星高照全家福,春光耀辉满堂春”,在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中,既有迎新的“福星高照”,又有辞旧的“全家福”,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则全是迎新的内容。遇到这样的情况,可忽略时间先后,从其他角度来区分。
三是按空间范围区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贴春联还有诸多讲究,民间对于春联的贴法有着明确的规定。具体地说,春联的正确贴法是从右到左,即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春联的上下联张贴的地儿不应太高或太低,一般应以门楣的高低为准。
贴春联的时间也有讲究,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这期间都可以贴春联,但大多数人不会过早贴上,一般都会在除夕当天早上贴春联。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特殊情况,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要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腊月二十四”是民间扫尘的日子,扫尘后往往要贴春联,春联又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春联和“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了解春联的上下联区分方法以及贴春联的讲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这一传统文化,还能让我们在春节期间增添更多的乐趣和喜庆氛围。
- 上一篇: 《九阴真经》游戏里怎么做馒头?
- 下一篇: 淘宝优惠券领取全攻略,轻松省钱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