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骗子惯用的狡猾伎俩大盘点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09
骗子的伎俩多种多样,令人防不胜防。无论是通过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接触,骗子总能找到各种手段来诱骗人们的钱财或个人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骗子伎俩,旨在帮助大家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QQ与微信冒充身份诈欺
QQ和微信作为日常通讯工具,经常被骗子利用来冒充他人身份进行诈欺。例如,骗子会利用木马程序盗取他人的QQ密码,截取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或“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欺。这种诈欺手法利用了人们的同情心和信任,使得受害者很容易上当受骗。
此外,骗子还会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或财务人员的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高层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发送虚假的转账汇款指令。这种诈欺方式往往能迅速骗取大额资金,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网络购物诈欺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网络购物诈欺也层出不穷。骗子会开设虚假的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有人下单购买商品,便声称系统故障或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或微信发送虚假的激活网址,让受害者填写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从而盗取资金。
还有一种常见的网络购物诈欺是低价购物诈欺,骗子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商品,吸引消费者购买。一旦有人下单并付款,骗子便以各种理由拒绝发货或提供劣质的商品。
假冒官方或知名企业诈欺
骗子常常冒充知名企业或官方机构进行诈欺。例如,他们会冒充三星、索尼、海尔等知名企业名义,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虚假的中奖刮刮卡,然后以需要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借口,诱骗受害者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此外,骗子还会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声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要求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这类诈欺手法往往能制造紧张氛围,让受害者来不及核实情况就匆忙转账。
微信诈欺
微信作为社交平台,也是骗子实施诈欺的常用工具。微信诈欺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微信伪装身份诈欺:骗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微信假冒代购诈欺:骗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欺:骗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欺。
微信点赞诈欺:骗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欺。
冒充房东或快递诈欺
骗子还会冒充房东或快递人员实施诈欺。例如,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另一种常见的冒充快递诈欺是,骗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要求提供详细信息。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社保、医保及补助诈欺
社保、医保及补助也是骗子常用的诈欺手段。骗子会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
此外,骗子还会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求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贷款与信用卡诈欺
贷款与信用卡诈欺也是骗子常用的手段之一。骗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有人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欺。
另一种常见的信用卡诈欺是,骗子通过
- 上一篇: 细胞分裂6黑名单:彻底解决跳出与停止工作问题的实用教程
- 下一篇: 揭秘:如何成为荣耀摘星手!